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3:47:06  浏览:949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的通知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的通知

财库[2012]132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武警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联,各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代理银行:

  公务卡制度改革自2007年推行以来,改革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减少预算单位现金使用、规范公务支出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目前仍有一些中央和地方预算单位尚未全面实施改革,影响整体改革进程。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关于2012年底前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的要求,现就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全面实施公务卡制度改革

  (一)中央各部门要加快将公务卡制度覆盖到所有基层预算单位。尚未实施公务卡制度改革的中央一级预算单位,要迅速启动改革,不迟于2012年9月底为本单位工作人员统一办理公务卡;尚未实施改革的二级以下中央预算单位,要确保2012年年底前为本单位工作人员统一办理公务卡。

  (二)地方财政部门要加快将公务卡制度覆盖到县乡。在进一步扩大省、市两级改革覆盖面的同时,加大县乡预算单位改革的推进力度,确保2012年年底前将改革覆盖到所属各级基层预算单位。

  (三)用卡环境尚不成熟的县乡,预算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为有用卡需要的公职人员办理公务卡。

  二、加强公务卡相关制度建设

  (四)完善公务卡管理办法。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参照《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财库〔2007〕63号),健全完善本地区公务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办卡程序和报销业务流程,明确管理职责,加强日常监督。

  (五)全面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制度。中央预算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按规定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原则上不再使用现金。地方省、市两级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于2012年年底前建立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制度,将预算单位差旅费、招待费和会议费等公务支出纳入强制结算目录范围。有条件的县级财政部门也要建立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制度。

  三、规范公务卡使用管理

  (六)统一公务卡用卡标准。公务卡一律采用专用发卡行标识代码(Bank Identification Number, BIN)为“628”开头的银联标准卡。对于之前已经核发、未采用专用BIN的公务卡,公务卡代理银行应当进行清理和登记,并在有效期满后及时做好银联标准公务卡的换卡工作。

  (七)规范公务卡发卡程序。预算单位要与公务卡代理银行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报财政部门备案。公务卡原则上一人一卡,由预算单位统一组织本单位工作人员向代理银行申办,严禁为非预算单位人员办理公务卡。

  (八)加强公务卡支持系统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预算单位、公务卡代理银行和中国银联要优化和完善公务卡支持系统,提高公务卡支持系统运行速度和稳定性;要在制度和技术上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公务卡信息安全,严禁对外提供或泄漏与公务卡持卡人和公务支出有关的各种数据资料。

  四、改善公务卡制度推广环境

  (九)加强宣传培训。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好宣传培训工作,使公务人员充分了解公务卡的具体使用方法和安全用卡知识,单位财务人员熟练掌握公务卡管理规定和报销还款具体操作,提高办卡、用卡积极性,为推广使用公务卡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十)提高公务卡代理银行服务质量。公务卡代理银行要为预算单位和持卡人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简化办卡手续,缩短办卡流程,及时反馈资金还款等信息;加强公务卡数据统计,密切关注公务卡使用情况,定期向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反馈。

  (十一)进一步改善公务卡受理市场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牵头协调与公务支出密切相关的单位和企业积极受理公务卡。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在确定党政机关出差会议定点饭店及公务车辆定点加油、维修供应商时,原则上要将受理公务卡作为前提条件。公务卡代理银行、中国银联要扩大销售点终端(Point of Sale, POS)机具布设范围,加大布设密度,增加机具数量,特别是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布设力度。

  五、及时准确报送公务卡制度改革进展情况

  (十二)各中央部门和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代理银行要于2012年10月底前和2013年1月底前分别向财政部报送截至2012年9月末和截至2012年年末改革进展情况表和业务数据统计表(见附件)。

  (十三)省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通知》(财库〔2011〕167号)规定,按时报送公务卡制度改革情况。

  (十四)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规范公务卡数据统计,对本级预算单位报送的数据,应当与代理银行数据核对一致,并向上级财政部门报送,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附件:1.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制度改革进展情况表

  2.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代理银行业务数据统计表
http://gks.mof.gov.cn/zhengfuxinxi/guizhangzhidu/201209/t20120912_682122.html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2012年9月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关于中等卫生学校经费标准的意见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中等卫生学校经费标准的意见

1989年2月14日,卫生部

前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事业有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尤其经费短缺,致使各地中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很不平衡。鉴于中等医学教育经费由卫生事业经费列支,目前国家对中等卫生学校正常经费标准又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经费标准差别很大。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政策性补贴项目不断增多,物价不断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等,使学校经费支出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正常经费的增长幅度,而学校的创收能力又很有限,中等卫生学校经费困难,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为了改善中等卫生学校的办学条件,扩大学校的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必须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年增长”的精神,中等医学教育经费应在卫生事业费中占一定的比例,并应随着卫生事业经费的增长逐年增长,保证学校教学活动能正常开展。
根据国家教委、财政部(86)教计字111号关于:中等专业学校的经费定额标准,按现行财政体制,可分别由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财力的可能,制定标准。现就全日制普通中等卫生学校经费标准提出以下意见,供各地卫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具体定额标准时参考。

一、目前中等卫生学校经费的现状
据黑龙江、吉林、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广西、江苏、山东等9个六类地区34所中等卫生学校的调查,中等卫生学校正常教育经费的计算方法大体分为三种,一是按每生年平均定额标准计算;二是按教职工和学生人数分别定额标准计算;三是按学校规模确定经费总数。拨款形式也分三种,一是由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直接拨给;二是由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各地财政部门分别拨给;三是由当地财政部门直接拨给。上述地区按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计算拨给的幅度为850--1400元(包括物价和肉价补贴)。
此标准都是在1980至1982年财政体制改革,实行财政包干期间实行的,1983年以后基本没有增加,但学校的实际支出却逐年大幅度增加。
(一)人员费用的增高
人员费用主要包括工资、助学金和各种补贴等用于教职工和学生的经费。1982至1988年间由于物价上调,各种政策性补贴项目增多和标准提高,以及职称改革增长工资等因素,使人员费用的支出逐年上升。
1.按政策规定教职工费用新增加因素
从1982年到1988年间,按政策规定新增加费用支出因素有副食补贴、肉价补贴、物价补贴、教(护)龄津贴、洗理费、书报费、独生子女费、职工奖金等。据调查每人每月增加经费支出:1982年5.80元,1985年34.70元,1987年30.70元,1988年45.70元,是1982年的7.9倍。
2.按政策规定教职工费用支出上调因素
从1982年到1988年间按政策规定教职工费用支出的上调因素近10种。1982年教职工每人每月平均工资为72元,1988年为102元,是1982年的1.4倍;出差补助费1982年为0.8元,1988年为3.50元,是1982年的4.4倍;误餐费和进修补助费1982年为0.30元,1988年为1.20元,是1982年的4倍;遗属补助费1982年为13.50元,1988年为36--43元,是1982年的2.7—3.2倍;丧葬抚恤金1982年550元,1988年近1500元,是1982年的2.7倍。
3.学生补贴的增长因素
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助学金几年来基本没有变动,而各种补贴(如物价、肉价补贴等)逐年增加。据调查每生每月的助学金和各种补贴:护士专业(包括护士和助产士,下同)学生1983年为22元,1988年为36元,是1983年的1.6倍;其它专业学生1983年为15元,1988年为29元,是1983年的1.9倍。(见下表)
各专业学生助学金和各种补贴费用明细表
单位:元/生、月
----------------------------------------------------------------------------------------------
护 士 专 业 其它专业
助学金 各种补贴 合计 助学金 各种补贴 合计
----------------------------------------------------------------------------------------------
1983年 19.5 2.5 | 22 |12.5 2.5 15
1984年 19.5 5.0 | 24.5 |12.5 5.0 17.5
1987年 19.5 8.5 | 28 |12.5 8.5 21
1988年 19.5 16.5 | 36 |12.5 16.5 29
----------------------------------------------------------------------------------------------


4.人员费用增高的其它因素
(1)部分中等卫生学校由于历史诸原因和特殊情况,造成教职工超编人员的费用支出,挤占国家拨款正常经费。
(2)部分学校专业设置比较多和专业设置不合理,聘请校外兼课人员的费用支出全部占用国家拨款正常经费。据调查,有的学校此项支出占年度总经费的2.5%。
(3)近几年来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把过去归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划为学校管理。国家对离退休人员的经费专项拨款支出不足部分均挤占学校事业费。据调查,有的学校此项费用占年度经费的1.8%。
(4)部分中等卫生学校因地理环境和季节的不同,需按期聘用临时工来完成学校各项任务,临时工的费用支出全部挤占年度事业费。据调查,有的学校此项经费支出挤占年度经费1.9%。
(5)由于医疗费的调价,公费医疗费用的支出,挤占学校事业费。
(二)公用费用上调的因素
中等卫生学校的公用费用主要包括公务费、业务费、维修费、购置费和其它费用等。据调查,学校用于教学和生活上的物品价格普遍上调,1988年上调幅度为1982年当时价格的1.4—4.2倍。例如:电费为3.2倍、水费为2.5倍、燃料煤为3.5倍、燃料油为1.4倍、碘化押为2.7倍、铬酸钾为2.5倍、苯酚酮为3.9倍、实验家兔为4.2倍、蒸馏水为2.5倍、蟾蜍为3倍。
学生生产实习费的支出也大幅度增加,据调查1988年的各项费用为1982年的2—4倍。其中,伙食补助为4.4倍,夜餐补助为4倍,保健费为2倍,交通费为2.2倍,实习管理费为2—3倍,伙食管理费为2--3.3倍,杂费为4倍。
(三)学校经费的支出流向不合理
人员费用支出比例大,公用费用支出比例小。从调查三个年度(1982、1985、1988)的经费流向看出:(1)人员费用逐年递增,如1982年为49.9%,1985年为60.6%,1988年为64.6%。(2)公用费用逐年下降,如1982年为50.1%,1985年为39.4%,1988年为35.4%。(3)人员费用支出增多挤占公用费用,二者的比例倒挂越来越严重,如1982年为1:1,1985年为1.5:1,1988年为1.8:1。(4)业务费逐年下降,如:1982年为9.4%,1985年为9.2%,1988年为7.6%。

二、制定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的意见
(一)全国六类地区不同规模、不同专业的学校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
根据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85)教职字008号《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规定:学校教职工人员编制和不同规模的学校有一定的比例要求。640生(1:4)的编制为160名教职工,960生(1:4.25)的编制为226名,1280生(1:4.5)的编制为284名,1600生(1:4.8)的编制为333名。由于学校的规模不同,学生与教职工的比例不一样,学生平均分担教职工的工资、补助工资和福利费等金额也不等。因此,不同规模的学校,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也不同,护士专业学生经费标准幅度1477—1401元;普通专业学生经费标准幅度为1393—1317元,特殊专业学生经费标准幅度为1641—1565元。
(二)六类地区640生规模的学校不同专业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和计算方法(详见附件:全日制普通中等卫生学校640生学校规模经费定额标准说明)
1.标准
640生规模的学校,教职工人数应为160名。根据调查测算,护士、助产士专业学生年平均标准经费为1477元;普通专业(医士、中医士、妇幼医士等)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为1393元;特殊专业(卫生医士、放射医(技)士、口腔医(技)士、检验士、卫生检验士、临床检验士、药剂士、中药士等)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为1641元。(见下表)
全国六类地区640生规模学生年均经费标准表
单位:元/生、年
------------------------------------------------------------------------------
护士专业 普通专业 特殊专业
------------------------------------------------------------------------------
工 资 306 306 306
补助工资 100 100 100
职工福利费 43 43 43
人民助学金 306 222 222
公 务 费 198 198 198
设备购置及维修费 50 50 100
修 缮 费 72 72 72
图书购置费 24 24 24
业 务 费 348 348 546
学生医药费 12 12 12
其他费用 18 18 18
合 计 1477 1393 1641
------------------------------------------------------------------------------


2.计算方法
(1)工资
据调查,各学校1987年人均月工资为94元,再加上基本工资上调10%的因素,人均月工资为102元,年工资为1224元,经测算每生每年分担教职工工资额为306元。即:
102元工资×12个月×160教工÷640学生=306(元/生、年)
(2)补助工资
依据调查1988年补助工资项目有教(护)龄津贴、保健津贴、副食补贴(不包括物价上调的各种补贴如肉补贴等)、报刊费、奖励工资等,年人均金额为400元,经测算每生每年分担教职工补助工资额为100元。即:
400元×160教工÷640学生=100(元/生、年)


(3)职工福利费
1988年职工福利费项目有工会经费、福利费、洗理费、抚恤金、遗属补助、独生子女补贴、探亲费等,年人均金额为172元,经测算每生每年分担福利费金额为43元。即:
172元×160教工÷640学生=43(元/生、年)


(4)学生人民助学金和副食补贴
人民助学金护士专业按(100%享受助学金)每生每月19.5元,其他专业按(60%享受助学金),每生每月12.5元。学生副食补贴每生每月6元(不包括物价上调的各种补贴,如肉贴等)。经测算每生每年的人民助学金和副食补贴,护士专业为306元;其他专业为222元。即:
(19.5元+6)×12=306(元/生、年)
(12.5元+6)×12=222(元/生、年)


(5)公务费
包括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差旅费、一般维修费、汽车修理费、燃料费、养路费、劳保用品费、宣传卫生费等。每生年均分担金额为198元。
(6)设备购置及维修费
是指500元以下的小型仪器的购置和大型设备的维修费用。根据专业性质不同,护士专业和普通专业学生每生年均为50元,特殊专业学生,每生年均为100元。
(7)修缮费
属于正常的修缮费用,不包括单项工程2500元以上的大型的建筑、维修项目。根据八六年国家教委关于《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的规定,每生使用面积约30.32M2,根据调查每平方米修缮费为2.4元,每生年分担修缮费72元。即:
2.4元×30m2=72(元/生、年)

(8)图书购置费
根据国家教委(86)教职字010号和(87)教基字008号文件要求640生规模的学校藏书为8万册(每生均为125册)。适用图书平均每生不应少于60册。


学校图书经费每年不应少于15360元。(每生每年为24元)即:
15360元÷640=24(元/生、年)

(9)业务费
包括教学实验、生产实习、讲义、文体、师资培训和教学杂支等项目。护士专业和普通专业每生每年为348元,特殊专业每生每年为546元。(见下表)
不同专业每生每年业务费明细表
单位:元/生、年
--------------------------------------------------------------------------------------------
教 生 讲 文 教 师 招
学 产 学 资 生 合
实 实 义 体 杂 培 毕
验 习 支 训 业
费 费 费 费 费 费 费 计

--------------------------------------------------------------------------------------------
护士、普通专业 120 120 12 24 18 36 18 348
特殊专业 300 120 12 24 36 36 18 546
--------------------------------------------------------------------------------------------


(10)学生医疗费
每生每年12元。
(11)其他费用
每生每年18元。此项包括托儿所费用。
(三)其它项目经费
其他项目的经费均不应计入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内,要另行计算拨款。
(1)学生和教职工的肉价补贴和物价补贴经费不属于卫生事业经费内列支。
(2)离退休人员经费应单独拨款。
(3)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长期合同工的管理费与保险费应单独计算。
(4)其它地区性经费项目,如北方的冬季取暖费、南方的防暑降温费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补贴等地区性经费项目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单独拨款。例如黑龙江省的冬季取暖费按六个月取暖期计算,每生分担取暖费为228元(月均38元)。
(5)学校的基建经费(包括2500元以上的修缮经费)和专项设备经费应单独拨款。
(四)经费标准计算方法
规模不足640人的,仍按640人规模经费标准计算。其他规模的学校按下列公式计算。其公式为:
1.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计算公式
K--K1
R=R1--1------------(R1--1--R1--2)
K2--K1
注:R 代表学生经费标准。
R1--1 代表640人规模普通专业学生经费标
准。
R1--2 代表960人规模普通专业学生经费标
准。
K 代表学校规模。
K1 代表640人规模。
K2 代表960人规模(K3、K4分别代表1280
人、1600人的规模)。
2.学校年经费总额计算公式
X=〔R1.a1+R2.a2…+M.b.(a1+a2+…)〕
.(1+n)
注:X 代表学校年经费总额。
R1 代表640人规模普通专业学生经费
标准。
R2 代表640人规模特殊专业学生经费
标准。
a1 代表640人规模普通专业学生人数。
a2 代表640人规模特殊专业学生人数。
M 代表取暖费、降温防暑费和离退休费
等月定额标准。
b 代表取暖、降温防暑等月份。
n 代表地区差价系数和物价系数的总
和。

例:六类地区北方的一所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在校学生人数800名,其中普通专业学生500名,特殊专业学生300名,冬季取暖期为四个月,全年经费应为:
800--640
普通专业学生经费标准=1393------------------×
960--640
(1393--1366)
=1379.5(元/生、年)
800--640
特殊专业学生经费标准=1641------------------×
960--640
(1641--1614)
=1627.5(元/生、年)
学校年经费总额=1379.5×500+1627.5×300
+38×4×(500+300)=1299600元

三、执行本《经费标准》的说明
1.本经费标准是以八十年代中下期国民经济的情况和物价水平制定的基本标准,应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或物价调整的因素进行定期的调整,切实体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使中等医学教育经费在卫生事业经费中的比例和按在校学生人数年平均的教育经费标准
都有逐步的增长。其增长幅度应高于当地年度卫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
2.学校规模与经费的关系
学校规模的大小与学校经费多少成正比关系。只有挖掘学校的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进竞争机制,扩大招生数,有了生机和活力,才能提高教育经济效益,加速中等卫生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各学校应根据实际需要创造条件达到和扩大学校规模,充分发挥办学经济效益。
3.学校专业设置与经费的关系
学校专业的合理设置与学校经费的关系十分密切。一个学校专业设置不宜过多,以3—5个为宜,按照专业性质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教学人员的作用和合理使用教学设备。
4.学校编制与经费的关系
学校编制与经费的关系非常重要,只有根据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人员编制标准》进行合理定编,充分发挥在编人员的作用,才能缩减人员费用支出,增加公用费用,尤其是业务费的支出比例,保证教学计划的落实和各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各学校应控制和调整好教职工人员编制。对列为全国重点学校、专业设置在六个以上和学校情况特殊,如学校地处远郊区,远离生活物品供应点,或地处高寒地区所增加编制人员的费用可另行计算。对已达到规模而缺编的学校,结余的经费可用于公用费用上。
5.学校经费流向结构与经费的关系
合理的经费流向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保证,只有当公用费用的比例大于人员费用的比例时,学校的经费才能保证用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改善办学条件。本《经费标准》的经费流向结构主要体现在扭转人员费用与公用费用的支出比例倒置的关系。(见下表)
学校经费流向结构表
单位:%
------------------------------------------------------------------------
护士专业 普通专业 特殊专业
------------------------------------------------------------------------
人员费用
工 资 19.4 20.6 17.4
补助工资 6.3 6.6 5.7
职工福利费 2.7 2.8 2.4
离退休人员费用 6.7 6.7 6.7
人民助学金 19.4 14.9 12.6
合 计 54.5 51.6 44.8
公用费用
公务费 12.5 13.3 11.3
购置费 4.6 4.9 7.0
修缮费 4.5 4.8 4.1
业务费 22.8 24.2 31.8
其他费 1.1 1.2 1.0
合 计 45.5 48.4 55.2
------------------------------------------------------------------------
注:为了便于对比,表中离退休费用占6.7%是依据原流向结构的比例,加入本标准中计算的。
6.本《经费标准》与其他类别地区的关系
本《经费标准》是以六类地区为基础测算的,结合多数中等卫生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和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制定的基本标准。经济发达地区和高类别地区中等卫生学校的经费标准应高于此标准,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经费标准。

附件:全日制普通中等卫生学校640生学校规模经费定额标准说明
一、中等卫生学校经费定额标准
单位:元/生、年
----------------------------------------------------------------------------
专 业 640生 960生 1280生 1600生
----------------------------------------------------------------------------
护 士 1477 1450 1427 1401
普 通 1393 1366 1343 1317
特 殊 1641 1614 1591 1565
----------------------------------------------------------------------------
注:1.护士专业包括护士、助产士专业
2.普通专业包括医士、中医士、妇幼医士专业
3.特殊专业包括卫生医士、放射医(技)士、口腔医(技)士、检验士、临床检验士、卫生检验士、药剂士、中药士专业。
二、640生学校规模中等卫生学校经费定额总表
单位:元/生、年
----------------------------------------------------------------------------
项 目 护士专业 普通专业 特殊专业
----------------------------------------------------------------------------
工 资 306 306 306
补助工资* 100 100 100
职工福利费 43 43 43
人民助学金* 306 222 222
公务费 198 198 198
设备购置及维持费 50 50 100
图书购置费 24 24 24
房屋修缮费 72 72 72
业务费 348 348 546
学生医疗费 12 12 12
其他费用 18 18 18
合计 1477 1393 1641
----------------------------------------------------------------------------
*不包括调整物价的各种补贴,如肉价补贴等(下同)。
三、基本工资
------------------------------------------------------------------------------
教工人均 每生人均
标准(元) 标准(元) 备 注
------------------------------------------------------------------------------
教工与学生比例 1:4
教工人数 160
------------------------------------------------------------------------------
人均月工资 102 25.5 包括技术职务兑现和增资
10%因素
人均年工资 1224 306
全校年工资额(元) 195840
------------------------------------------------------------------------------
四、补助工资
单位:元
--------------------------------------------------------------------------------------------
项 目 教工年 每生年 备 注
均标准 均标准
--------------------------------------------------------------------------------------------
取暖补贴或防暑降温补贴 12.8 3.2
标准0.58元/月,享受面
粮煤补贴 9.2 2.3 33%
标准6—15元/月,享受
保健津贴 39.5 9.88 面65%
交通补贴 13 3.25
加班享受面5%,夜餐值班
夜餐费 4 1 50%
副食补贴 60 15 标准5元/月,享受面100%
教龄津贴 37.8 9.45 标准3、5、7、10元/月,享受
面60%
班主任津贴 3.7 0.92 标准7元/月,享受面8.5%
面60%
标准20--35元/年,享受面
报刊津贴 40 10 100%
奖金 180 45 标准180元/年,享受面
100%
合 计 400 100
--------------------------------------------------------------------------------------------
五、职工福利费
单位:元
----------------------------------------------------------------------------------------
项 目 教工年均 每生年均 备 注
----------------------------------------------------------------------------------------
福利费 36 9 标准3元/月
工会经费 32 8 工资总额2%
丧葬和抚恤金 11.8 2.95 按财政部(86)276号,
病故的一次性抚恤金为
十个月工资额
遗属补助费 10.4 2.6
探亲车船费 5.9 1.48
独生子女保健费 15.9 3.97
标准4元/月,享受洗理费
48 12 100%
洗理费
其他 12 3
合计 172 43
----------------------------------------------------------------------------------------
六、人民助学金及副食补贴
单位:元
------------------------------------------------------------------------
人民助学金 副食补贴 每生年均
------------------------------------------------------------------------
护士、助产士专业 19.5 6 306
其他专业 12.5 6 222
------------------------------------------------------------------------
七、公务费
----------------------------------------------------------------------------------------------------------
每生月均
项 目 说明
标准(元)
----------------------------------------------------------------------------------------------------------
办公费 0.4 办公用品、用具、行政印刷费用等。
邮电费 0.5 邮政、电讯、电话费用。
水电费 4.1 学校用水、电费用(不包括伙食用水电费)。
差旅费 3 工作人员市内外公出,教学学术活动,进修学习等旅费、误
餐补助,经批准的外地就医车船费、调干旅费等。
机动车船维持费 4.8 各种车船的修理,车辆保险,牌照费、燃料费、养路费等。
行政设备维修费 0.5 各种家具和其他行政设备的维护修理费。
宣传费 0.3 公用报刊费、宣传教育材料、画报、照片等费用。
杂支费及卫生用具 1.5 公用杂品、零星用具、锁、电灯用具等及缴纳卫生费、购买卫
生清扫用具等。
劳动保护用品 0.4 教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
饮水燃料 1.0 教职工学生饮用开水、洗用热水用燃料。
每生月均 16.5
每生年均 198
----------------------------------------------------------------------------------------------------------
八、设备购置及维持费
------------------------------------------------------------------------------
每生年均
说明
标准(元)
------------------------------------------------------------------------------
普通专业 50 大型设备的维持费用和单价在500元以下的小型设备的
正常购置费用。
特殊专业 100
------------------------------------------------------------------------------
九、图书购置费
--------------------------------------------------
标准(元) 说 明
--------------------------------------------------
每生月均 2
每生年均 24
--------------------------------------------------
十、房屋修缮费
----------------------------------------------------------------------------------------
标准(元) 说 明
----------------------------------------------------------------------------------------
每平方米月均 0.2 此属于正常修缮费用,不包括单项工程2500元以上的大
型建筑维修的费用,每生均建筑面积30.32m2是国家教委
每平方米年均 2.4 87年教基字008号文中的定额。
每生按30m2计算 72.0
----------------------------------------------------------------------------------------
十一、业务费
----------------------------------------------------------------------------------------------------
普通专业每生 特殊专业每生
项 目 说明
月均标准(元) 月均标准(元)
----------------------------------------------------------------------------------------------------
教学实验消耗的各种材料费、试剂、低值易
教学实验费 10 25 耗的工具、器具、玻璃器皿、实验动、植物等
费用。教学仪器设备保养修理费用。
生产实习费 10 10 学生生产实习期间的伙食补助、夜餐费、保
健费、车船交通费、向实习单位缴纳的实习
管理费、伙食管理费、杂支等。
资料讲义印刷费 1 1 资料、讲义材料费用、教学印刷费。
购置各种低值体育器械,文娱器具用品、运
文体费 2 2
动服、运动设备修理费及运动会经费
教学杂支 1.5 3 动物饲料,教学用粉笔等费用。
师资培训费 3 3 师资学习费用。
招生及毕业费 1.5 1.5 学生招生及毕业费用。
每生月均 29 45.5
每生年均 348 546
----------------------------------------------------------------------------------------------------
十二、学生医疗费
------------------------------------------------------------------
标准(元) 说 明
------------------------------------------------------------------
每生月均 1 学校医疗保健费用。
每生年均 12
------------------------------------------------------------------
十三、其他费用
------------------------------------------------------------------
标准(元) 说 明
------------------------------------------------------------------
每生月均 1.5 学校托儿所、排污、街道卫生等
每生年均 18 其他费用。
------------------------------------------------------------------


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洪碧华


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因社会分配关系和利益格局调整而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出,不稳定因素增多,影响治安秩序、制约经济发展。为此,建设一个完善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防微杜渐,这对创建平安家园,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的现状
(一)队伍建设状况。基层乡镇政府、村居自治组织已普遍建立调委会,每个调委会均配有主任和调解员1-3名,人员一般为兼职,初步形成了纵向包括乡镇调委会—-村(居)调委会—-片区(组)调解员的三级调解网络,横向包括综治、法院、公安、司法、民政等有关部门和工青妇群团组织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格局。
(二)工作机制状况。现行的人民调解组织是在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管理与指导下进行工作的自治性组织,主要是调解公民之间有关人身和财产权益方面的争执。普通民间纠纷由专门的基层调解组织分级进行调解,具体有乡、村(居)、组的调解机构和人员,即对简易纠纷能直接调处的,由片区(组)调解员调处,对较大的纠纷由村(居)调委会调处,疑难纠纷则交由乡镇一级调委会调处。在调解制度方面,各级调委会普遍建立了调委会及调解员岗位责任、纠纷登记、纠纷排查、纠纷信息报告反馈、社情报告、联防联调、协调配合等制度。
  (三)保障机制状况。乡镇(场)调委会比较正规,条件又好,大都设有专门的调解室,工作经费基本能得到保障,而村(居)调解会条件较差,一套人马几个牌子,主任身兼数职。在农村,由于取消村提留、取消农业税,村财较少,大部分调解委员每月只有几十元工资;经济发达地区待遇就高,还有电话费补贴。
二、当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办公条件简陋。大多数乡镇调委会缺乏交通通讯工具,有的调委会还没有办公室或调解室。同时约有30%的村(居)调解组织不够健全,片区或村民小组调解员网络建设有待加强,有的村尚未建立调解员或信息员,有的村没有办公场所,日常工作不能很好开展,形同虚设,群众很难找到人,以致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解决。
(二)经费保障不足。由于地方财政困难,人民调解工作经费无法及时落实到位。不少乡镇特别是村(居)调解组织的办公费用及调解员的误工补贴(或工资)经常被拖欠,待遇很低,每人每月只有30—50元的工资,一定程度的影响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当然大部分调解员不计较个人得失,讲服务、讲奉献。
(三)运作不够规范。有些调解员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存在调解程序和调解文书的制作上不够规范的现象。存在重结果、重口头、轻程序、轻文书等问题,有的口头调解,根本就没有询问笔录,也没有制作调解协议书或登记造册,口说无凭,难以作为时效中断的依据。存在一次性调解成功率不高,反悔多,上法庭多的现象。
(四)调解机制亟待完善。人民调解是调处民间矛盾纠纷的法定活动形式,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它不仅在国内被誉为“政法工作的第一防线”,还在国际上被誉为解决矛盾纠纷的“美好制度”、“东方经验”、“东方一枝花”。尤其是随着我国实行“法德并举,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后,人民调解制度更加迸发出无限生机。然而,这一制度亟待完善,它适应不了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近几年来,调解数量大幅度下降,80年代,人民调解纠纷的数量与全国法院一审民事案件受理数量相比是17:1。而2001年的比例是1.7:1。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调解协议缺乏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随时反悔,挫伤了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调解工作不规范,调解员理论水平有待提高;调解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设的具体对策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坚持“统一领导、协调有力、职责明确、运作规范、工作高效”原则,全民动手,齐抓共管,具体做好如下工作: 
(一) 健全领导责任机制。强化领导责任,推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是成功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保证。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一是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建立领导责任制,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综治委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可能由民事小纠纷转化成刑事恶性案件或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或苗头,党政主要领导要靠前工作、亲自调处、亲自督办、亲自疏导化解。要舍得花费精力想平安,要舍得组织人力保平安,要舍得挤出财力买平安,真正落实“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同时要落实社会治安综治责任制,解决好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注意掌握社情民情,有效防止和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在调解过程中,必须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强化矛盾纠纷发生地的责任,并相应明确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如乡镇(场)调委会对全乡镇(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负责,村(居)调委会对本地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负责,二是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设好。要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区域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来搞好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协调好基层两委的关系,提高其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稳步推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凡是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尽量及时公开,提高群众对重大决策的民主参与程度、必要时,举行民主听证会;落实好税费改革、征地拆迁各种补偿款发放,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四是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耐心做好群众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广大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素质。及时分析和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新形势下下处理突发性事件能力。各级领导干部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促进思想作风转变。
(二)健全层级管理机制。一是乡镇层面,由于矛盾纠纷原因多方面,因此,必须采取不同方法方式加以解决。对于邻里、赡养、婚姻、继承等一般民间纠纷,由乡镇调委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尤其是司法所要满腔热情地接待调处;对重大复杂的矛盾纠纷由公安派出所和法庭认真依法调处;对时间长久、一时难以查明原因,且工作量大,涉及到多方面的矛盾纠纷,由乡镇(场)综治委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形成整体合力,及时解决矛盾纠纷。二是村级层面,村调委会负责调处本村较大的纠纷,片区或小组调解员或信息员负责调处本片区或小组内的一般性纠纷并提供社情信息。总之,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点、线、面三级防范调解机制。防止矛盾纠纷激化,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同时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调处,各部门任务明确、职责分明,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负责机制,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预防上,建立信息、排查、回访等预防机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工作中,各级调解组织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发生情况、特点和规律,积极预测,超前防范,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预防与化解纠纷相结合。
(三)健全综合治理机制。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的调解民间矛盾纠纷的法定组织。各地乡镇、村(居)都必须依法设立建立调解委员会,同时在片区或村民小组配备调解员或信息员。为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可在县一级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小组或人民调解工作协调小组,在乡镇(场)一级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在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县与乡、乡与村之间,建立上下贯通、纵横交织的调解联动网络。特别是在乡镇(场)一级可确定国土、村建、林业、民政、计生、妇联、团委、老龄委等部门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动单位,通过加强网络管理与协调,积极促进各调解组织规范运作。这样当发生比如土地、林权等等纠纷时,由国土、村建、林业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有利于更好地解决纠纷。与此同时,可以开展联片调解,即组织法官和人民调解员巡回办案,依法调解,以案释法,调解一案,教育一片。
  (四)健全法制教育机制。使公民知法、懂法、守法是减少矛盾纠纷的前提。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结合普法宣传,深入开展“法律进农家、矛盾化基层”活动,把群众的普法教育与化解矛盾纠纷结合起来,使大家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真正把化解矛盾纠纷纳入法制轨道,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五)健全制度运作机制。一要建立矛盾纠纷月排查分析例会制度。乡镇(场)综治委要每半月召开一次分析例会,主要听取本辖区前半月的治安状况、纠纷调处情况报告;排查近期各辖区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分析纠纷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动向;研究重大复杂疑难纠纷或跨镇(村)纠纷案件的调处方案和防激化措施;交流纠纷调处工作经验,安排下一步纠纷调处工作。二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度。村调委会对当地发生的纠纷情况和可能发生纠纷的苗头、隐患,要深入进行排查,及时调解,并定时上报。乡镇调委会对本辖区各村发生的纠纷和可能发生纠纷的苗头、隐患进行汇总分类:对重大疑难纠纷及时报告;对依法属于某个部门调处的,移送某个部门并配合调处。三要实行包案调处制度。将每起纠纷具体落实到每个调委会和调解员身上,做到“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四要建立调处工作报告制度。村、乡之间每半月报一次,乡向县每月报一次,如有重大纠纷调处情况应随时报送。上报的材料包括调解数量、主要类型、纠纷的特点、动向和规律;解决办法,预防措施等。  
(六)健全后勤保障机制。一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调解组织要做到有办公室或调解室、有牌子、有印章、有调解工作台帐,有调解例会和调解记录,有纠纷登记薄。各级各部门要确实重视这项工作,对于调解员要给予一定的工资或补贴,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二要抓好基层调解员的培训。由于人民调解员来自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或选举产生的群众。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法律素质不高,因此,搞好调解员的培训,做好调解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级综治委、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法院肩负着管理或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责,必须抓好这项工作,可以采取集中培训、个别咨询的方式进行,不断提高调解员的素质。三要抓好经费保障。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规范化调委会建设》决定,建议通过法定程序,将调解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也可以设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基金,倡导社会各界捐资,确保调解、奖励经费充足、稳定,为搞好人民调解工作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